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26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单位简介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是中共北京市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全市局、处级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学校,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首都新型高端智库。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分有合、特色办学。学校于1990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全国省级党校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2年开始招生。经过3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哲学、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四大门类。

二、招生类别

  我校2026年招收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均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脱产在校学习。不招收定向生和推免生。

三、招生专业及计划

  (一)招生计划及人数

  2026年,我校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63人,专业目录、分专业招生计划、参考书目(详见附件1、附件2)。专业目录上各专业所列拟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本年度招生计划以上级计划部门正式下达的计划为准,分专业招生计划将根据考生报考情况适当调整。

  (二)招生专业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030500)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010101)

  3.中国哲学专业(010102)

  4.外国哲学专业(010103)

  5.应用经济学专业(020200)

  6.政治学理论(030201)

  7.中外政治制度(030202)

  8.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30505)

  9.中共党史党建学专业(030700)

  10.公共管理学专业(120400)

  1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204Z2)

  12.干部教育学专业(1204Z3)

  13.法治理论与实践专业(0302Z1)

  14.社会学专业(030300)

四、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以上人员(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符合招生单位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还须满足以下条件:大学所学专业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修完所报考学科专业的6门本科主干课程(专业课)并提供成绩单(须由高校教务部门或省市自考办出具);提供两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有一篇在CSSCI或SCI或SSCI期刊发表(近五年内发表,即2021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

  4.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入学报到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5.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报考程序

  (一)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积极配合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认真核对并确认本人报名信息,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补充材料,逾期不得补办。

  1. 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我校所列招生专业中的专业。

  (4)考生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考生要如实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网上确认时完成学历(学籍)核验。我校将在复试前、录取前再次查验考生学历(学籍)信息,学历(学籍)校验不通过的取消复试资格、录取资格。

  (7)符合享受初试加分、免初试等有关条件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申请信息。有关部门、报考点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我校在复试前进行复审,确定考生的相应资格。未按规定申报或审核(含复审)未通过的,不享受相应的加分、免初试政策。

  (8)报考点。我校不设报考点,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北京地区考生,请选择首都师范大学报考点进行网上报名(报考点代码:1128)。

  (9)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0)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11)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2.网上确认

  (1)网上确认时间。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教育部有关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 请考生及时关注相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报考点的公告。

  (2)网上确认要求。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网上确认点:北京地区考生为首都师范大学,请考生及时关注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站“通知公告”栏目(网址https://grad.cnu.edu.cn);其他地区考生为考生所在地报考点指定点。

  (二)打印准考证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具体时间以研招网通知为准),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六、初试

  考生一律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一)初试地点

  北京地区考生考点为首都师范大学,其他地区考生由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指定(具体考场安排见准考证)。

  (二)初试时间及科目

  2025年12月20日 上午8:30-11:30 思想政治理论
    下午14:00-17:00 英语(一)
  2025年12月21日 上午8:30-11:30 业务课一
    下午14:00-17:00 业务课二

七、复试录取

  (一)复试及调剂

  1.报考各专业的考生均须复试。复试分为专业课笔试、面试、英语测试及思想政治品德等考核。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专业将组织开展调剂。

  2.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除参加上述复试外,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

  3.复试时享受初试加分、免初试等有关条件的考生,须主动提供在网上报名时填报申请信息的 相关证明材料 。

  (二)体检

  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要求,考生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

  (三)录取

  我校贯彻坚持服务战略、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根据考生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及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和体检结果,决定是否录取。确定录取后,硕士研究生的人事档案必须转入北京市委党校,户口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迁入北京市委党校。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无法复试或录取的,我校不承担责任。

  复试录取工作安排和实施办法将于2026年3月在我校研究生教育网站公布。

八、学制

  学制三年。

九、学费及奖助政策

  按照国家标准收取学费,每学年5000元。我校设立以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助学金为主的奖助体系。学生可根据综合表现,申请不同等级的奖学金。国家奖学金20000元,学业奖学金最高9000元。就学期间同时可享受国家及学校助学金8000元/年。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十、培养地点及住宿情况

  培养地点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6号)。学校提供免费住宿。

十一、毕业就业

  学生在规定年限之内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颁发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研究生学历证书,并授予相关学位 ,具体以培养方案为准。

  毕业时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十二、违规处理

  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考生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等情形的,一律按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

十三、其他事宜

  我校不组织破格复试。

  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研究生院网站上公布,未委托任何考研辅导机构公布,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初试、复试均不提供),不提供往年考研试题,不出售任何参考资料。如发现以我校(院)名义举办考研辅导班和推销考研辅导材料,请及时与我校联系反映 。

  其他未尽事宜以国家教育部当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为准。

十四、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6号

  邮政编码:100044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招生办

  联系电话:010-68007221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研究生教育网址: http://yjs.bac.gov.cn

  附件1: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26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点击下载PDF版本)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26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拟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0)
(按一级学科招生)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7马克思主义原理
④80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1)

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④801中西哲学史

中国哲学
(010102)

2

外国哲学
(010103)

2

应用经济学
(020200)
(按一级学科招生)

8

国民经济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2经济学理论综合

区域经济学

政治学理论
(030201)

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3政治学原理
④803中外政治制度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2)

2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5)

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7马克思主义原理
④80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中共党史党建学
(030700)
(按一级学科招生)

7

中国共产党历史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4中国共产党历史
④804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公共管理学
(120400)
(按一级学科招生)

6

行政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8公共管理学

公共政策

人力资源管理
(1204Z2)
(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3

 

干部教育学
(1204Z3 )
(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3

法治理论与实践
(0302Z1)
(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9法理学
④809宪法与行政法学

社会学
(030300)
(按一级学科招生)

9

社会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5社会学理论
④805社会研究方法

人口学

社会政策

(最终招生计划以教育部实际下达后学校最终分配为准)

  附件2: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26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专业课笔试参考书目(点击下载PDF版本)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26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专业课笔试参考书目

招生专业

考试科目

著者

出版社

版本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0)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5)

707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年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年版

80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年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

中共中央宣传部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23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1)
中国哲学
(010102)
外国哲学
(010103)

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数字教材版)

陈先达、杨耕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年版

801中西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第二版)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中国哲学史新编(第2版)

张立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

赵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第2版)

赵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版

应用经济学
(020200)

802经济学理论综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 ·第八版)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年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第 5版)

王军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年版

政治学理论
(030201)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2)

703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基础》

王浦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
(第五版)

803中外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景跃进,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4年
(第二版)

《当代西方政治制度导论》

唐晓,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年
(第三版)

中共党史党建学
(030700)

704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22年版

804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

张荣臣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6年版

《党的建设研究( 2015年以来)》

虞云耀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24年版

公共管理学
(120400)
人力资源管理
(1204Z2)
干部教育学
(1204Z3)

808公共管理学

《公共行政学》

张国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版

《公共政策学》

王洛忠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版

法治理论与实践
(0302Z1)

709法理学

《法理学》(第五版)

张文显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版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4年版

809宪法与行政法学

宪法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宪法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20年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八版)

姜明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4年版

社会学
(030300)

705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概论新修》

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年
(第五版)

《人口社会学》

佟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第四版)

《社会政策概论》

关信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
(第三版)

805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第六版

风笑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年版

《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

李沛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 6号; 联系电话: 010-6800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