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主页 > 招生资讯

嘉应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时间:2025-10-21|来源:网络|作者:小编|

一、学校概况

嘉应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公办高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叶剑英元帅故乡、著名革命老区、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广东省梅州市。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高校,并设有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现有教育、农业、体育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教育硕士涵盖小学教育、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地理)4个方向;农业硕士聚焦园艺领域;体育硕士设有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2个方向。学校拥有文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汉语言文字学、地理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体育学等7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150多人、副高职称420多人、博士500多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40余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50多人。聘请了丘成桐、罗锡文等20多位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为荣誉教授。

学校建有“广东省山区特色农业资源保护与精准利用重点实验室”等20多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以及“广东客家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协同育人中心”“南方足球创新人才培养培训协同育人中心”等5个省级协同育人中心。

二、招生专业及计划

2026年,学校在教育、农业、体育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各专业(方向)拟招生人数详见《嘉应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三、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以上人员(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前)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校相关学业要求,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四、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当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当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一)网上报名

1.预报名时间:20251010日至1013日,每9:00-22:00

2.报名时间:20251016日至1027日,每日9:00-22:00

3.报名流程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照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4.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学校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照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2)少数民族地区仅指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中所列的民族自治区域。考生网报时应如实填写民族身份。

(3)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网上确认期间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5)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6)考生应当按照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网上确认

1.考生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网上报名信息,具体时间以网报系统中各报考点的公告为准,逾期不补办。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根据核验工作需要,要求提交相关材料,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3.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并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五、初试

)初试时间:20251220日至21日。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初试科目

教育、农业专业学位,初试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和业务课,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体育专业学位,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208:30-11:30思想政治理论

122014:00-17:00外国语

12218:30-11:30业务课)或专业基础综合

122114:00-17:00业务课

初试科目设置详见《嘉应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初试地点:以准考证上通知为准。

六、复试

学校教育部公布的国家分数线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确定各专业考生进入复试的具体要求,并在学校网站公布,具体说明如下:

(一)复试时间、地点、内容、方式、成绩使用办法、组织管理等由学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确定并公布。

(二)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由学校自主确定并提前公布,进入复试的考生人数一般不少于各学科专业已公布招生计划的120%。合格生源比例不足的,按实际合格生源数组织复试。

(三)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四)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具体加试内容详见《嘉应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复试阶段将进行复试资格审查,资格审查材料不齐全或审查合格考生不予参加复试。

)少数民族考生身份以报考时查验的身份证为准,复试时不得更改。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对于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符合教育部加分条件的考生(须在复试报到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由招生学院进行严格审核)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不再享受初试加分和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加分项目不累计,同时满足两项以上加分条件的考生按最高项加分。

七、调剂

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并公布调剂工作办法。届时,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填调剂申请

八、录取

学校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和品德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所有拟录取的考生均需进行体检,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九、学费、学制与奖助体系

(一)学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0元//年。学费不含住宿费,根据宿舍条件,住宿费850-1800元//年。

(二)学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不超过5年。

(三)奖助体系

学校主要奖助项目如下表所示,评选细则以学校相关文件及通知为准。

奖助项目名称

奖助金额

奖励人数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000元/年

名额由省下达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3000-10000元/年

一年级:6000元/人(比例100%)

二、三年级:

一等奖 10000元/人(比例10%)

二等奖 6000元/人(比例30%)

三等奖 3000元/人(比例50%)

国家助学金

6000元/年

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学校助学金

根据当年实际情况设立

临时困难补助金

按学校文件执行

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津贴

按学校文件执行

国家助学贷款

按国家政策和学校文件执行

评优评先

按学校文件执行

十、违规处理

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其他

(一)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二)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学校不承担责任。

(三)本简章涉及的规定如与教育部公布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不一致,以教育部公布的政策为准。

十二、招生咨询与监督

(一)嘉应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联系电话:0753-2188296

电子邮箱:jyuyjs@jyu.edu.cn

(二)招生二级学院联系方式详见《嘉应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三)嘉应学院纪检监察室

联系电话:0753-2186671

电子邮箱:jwb@jyu.edu.cn




考研在线—做考研人信赖的考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