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肌动蛋白病线粒体重塑异常导致初始T细胞失稳机制”联合基金项目由附属儿童医院赵晓东教授牵头申报获批。该项目以经典遗传性免疫肌动蛋白病(IAPs)病种及新致病基因模型为基础,结合多种小鼠模型、经典免疫-代谢和可视化技术手段,整合多组学分析策略,阐明“肌动蛋白重塑-线粒体稳态-代谢重编程”互作网络调控T细胞稳态的具体机制,构建IAPs分子分型体系,挖掘潜在作用靶点,筛选可临床转化的代谢或线粒体靶向治疗策略,为疾病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深度解析不同类型葡萄膜炎免疫功能异常和对药物反应的异质性及机制”联合基金项目由附属第一医院杨培增教授牵头申报获批。该项目以不同性质的三种类型葡萄膜炎为研究对象,以免疫功能异常为轴线和切入点,在单细胞水平开展多组学研究,从全身到局部,从细胞到分子,以不同的技术、不同的维度全面解析不同类型葡萄膜炎的免疫功能异常及其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的异同,探讨确切的发病机制及患者的耐药机制,以期为葡萄膜炎的精准防治研究寻找到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TRIM家族蛋白调控肝细胞脂质代谢重塑缓解肝移植免疫损伤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联合基金项目由附属第一医院吴忠均教授牵头申报获批。该项目以肝移植脂质代谢重塑为切入点,聚焦花生四烯酸和胆汁酸代谢关键限速酶,基于多组学数据,依托多中心大临床队列,提出TRIM家族蛋白介导肝脏多细胞交互调控肝移植脂质代谢重塑,缓解免疫损伤。结合单细胞/空间转录组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构建基于TRIM家族的分子分层预警体系,开发肝移植全流程决策模型,开展多中心验证,为肝移植免疫损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炎症记忆介导糖尿病种植体周围炎的多维度机制和干预研究”联合基金项目由附属口腔医院陈陶教授牵头申报获批。该项目围绕糖尿病种植体周围炎的代谢残余效应,以“炎症记忆”为创新切入点,重点研究病理性ECM机械信号如何介导Vimentin重塑,以及瓜氨酸修饰对该过程的放大效应。项目旨在构建“机械-代谢”双轴调控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机器学习设计靶向调控策略,以更新针对糖尿病种植体周围炎炎症记忆的精准治疗方案。
此次联合基金项目获批,是学校深耕科研创新、锚定国家战略与区域健康需求的重要成果。学校始终将科研作为发展核心抓手,通过强化选题培育、深化跨领域协同、优化科研支持机制,持续激发创新活力。下一步,学校将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实施,推动产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进一步夯实学科优势、提升科研竞争力,以科研创新实效为学校 “双一流” 建设筑牢根基、注入强劲动能。
考研在线—做考研人信赖的考研网站